建筑行业一直是个传统行业,集团所属企业大部分都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国企,虽然经过改制,陆续建立了现代公司的管理模式,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集团部分员工中,老国企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仍然存在,有着这种传统思想:即“传统”的事物必须用“传统”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式来处理。可在当今社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,新事物、新现象不断涌现,信息化产业爆炸式发展的今天,我们是不是仍然还要抱守过去的传统思想,或者如某些人说的“经验”呢?李剑铭董事长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。
经营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。“一切为了经营、一切围绕经营、一切支持经营、一切服务经营”,主席台两侧的大屏幕上不断翻滚着醒目字幕,说明了集团领导班子对经营工作极端的重视。笔者认为,经营工作是“中心”,那么李剑铭董事长在讲话中提出的“三心”就是我们改善传统经营方式的“钥匙”。 “三心”分别指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“资金”、“技术”和“制度”。这三者缺一不可,相辅相成,缺少了哪一个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。
资金的运作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恶补的一门必修课。按照“传统”的经营模式,资金无非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这两个渠道,但是在IT、商务服务等行业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融资渠道时,我们的行业还在为“无米下锅”而犯愁。融资渠道的狭窄,已经严重制约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,许多工程由于要求BT模式,导致我们不敢接手。
技术的重要性,在李董事长口中通过几个浅显的例子就凸现出来了。重庆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期间平均每年有1600亿元的基建投资,由于我建工集团所属企业大只有传统的房建资质,不具备桥梁、涵洞等专业资质及专业人才队伍,许多含金量高、技术要求强的、利润率高的工程我们都无法承接,只能对着“金桥”、“银洞”抚掌叹息。
制度的健全就好比一颗健康的大树,主枝干粗壮,没有蛀洞病害,那么分枝干也会长得好,树叶也才会长得茂密繁盛。李董事长打了个比喻:好人在坏制度下也会变坏,坏人在好制度下也会变好。一语道破了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。这让我想起了解放初期我党对地主、资产家等阶级阶层的和平改造,正是有了好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才使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在短短几年中被消灭。推而言之,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、健全的制度是我们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石,没有好的制度,我们就会成为一群“乌合之众”,企业的宏伟愿景就只能是“一纸空文”。
“调整产业结构”,这是李董事长在讲话中重点阐述的内容,这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针的思路,既为集团传统的产业注入了活力,又为建工的未来拟定了发展方向。我对此有着深深的同感。俗话说的好:“鸡蛋要放在多个篮子里才保险”。我不由得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老话:“不管白猫黑猫,逮着耗子就是好猫”、温州人的一句顺口溜:“只有想不到的,没有办不到的”、更远一句: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。是啊,国外有着许许多多的成熟例子,沿海发达地区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。只要我们肯虚心学习,肯抛弃思想包袱,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们呢?
展望未来,机遇和竞争同时并存。李董事长在讲话中接连说的几个“极富挑战性”的发展目标,让我们在欣喜的同时,激情澎湃,对建工的未来充满了信心。
所属类别: 工作动态
该资讯的关键词为: